三十而立
文 | 楊天舉
2021年即將落下帷幕,四季轉換又開啟了年輪的新起點,時光之箭瞬間穿透年度的跨越。當我們還來不及慨嘆時光飛逝,也沒有時間與過去做個告別,就已經奔赴在下一程的路上了。
日歷一頁頁往后翻,日子一天天向前走。回首望去,清晰可見泛華從零起步走過30個年頭的一幕幕場景。30年來,跌跌撞撞留下了深一腳淺一腳的足跡,甩出了一路艱苦跋涉的淋漓之苦,成就了泛華的生長智慧和生存能力。一年又一年,所有的情緒波瀾默默堆積成了內心化不開的一份蘊藏,有歡慶與激動,不甘和焦慮,也有迷茫與痛苦,更多的是善意和信心,包容和期待,忍耐和割舍。再狂喜再殘酷,也能保持赤子之心,盡情盡興。喜一程憂一程,起起伏伏,歲月帶走了純真,時光蒼老了容顏,閱歷成熟了心智,沉淀下來的是寵辱不驚的心境。
創新奔跑 與時代同行
泛華很幸運誕生于激情燃燒的改革開放年代,自始就帶著時代的深深烙印,投身改革浪潮,經歷了中國經濟生存大挑戰中的激烈博弈,見證了當代中國的一次次精彩跨越。歷經30年的探索,泛華順應中國城市化進程的趨勢,始終肩負為城市創造價值的使命,推動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30年來,泛華集團認真踐行“勞作、創新、升華,為城市創造價值”的核心價值觀。從創業初期積極探索建設行業工程總承包改革,開創建設業務系統集成的新空間,進而打造城市建設全產業鏈聯動創新發展下的城市發展、投資運營、工程建設與海外發展的業務發展體系,為城市和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到以系統思維總結提出切合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需求和城市建設行業創新趨勢,并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創新模式”;再到率先推進建設行業數字化轉型;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戰略。創新提出“城市產業育城中心”,構建以產業互聯網生態平臺為載體的城市數字化轉型賦能體系,落實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和城市更新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化生態共同體,促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助力城市打造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和城鎮化相融合的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區。泛華始終主動擁抱時代變化,緊跟國家戰略、行業發展脈胳,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調適企業發展戰略、產品體系,努力做時代的企業。
30年來,感謝每一個泛華人的堅守和付出,讓泛華沒有渾渾噩噩地原地踏步,而是有聲有色地持續成長;30年來,感恩時代一直引領我們努力跟上變革的脈動,泛華堅信只有遠見方能成就未來,唯有創新才能跟隨時代浪潮,在創新路上從未止步,讓泛華能堅持做時代的企業,保持理性,守住每一個當下,布局未來,不斷發展。
忠于理想 面對挑戰再出發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中國創造了一條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道路,為人類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以十九屆六中全會確立的共同富裕為命題,新時代的企業應當肩負起新時代的責任,把企業的成長發展,與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形成同頻共振,務實踐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切變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當下,每個領域都已經投入了自我變革之中,重新探索內外部鏈接的方式。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激發出強大動力的同時,也令人顫栗與焦慮。我們深知這是一個需要勇氣、智慧與決斷力的艱難時刻,雖然過去30年我們已經歷過很多的坎坷和挫折,卻從未有過如此需要再次創業的艱難抉擇。變革轉型對于我們不僅僅意味著理想,更是再次面對生存發展大挑戰的勇氣和能力。
世上本來就沒有輕而易舉的事情,也沒有絕對的現世安穩。人生就像蕩秋千,起起伏伏才有樂趣。行至最低處時,剩下的路都是向上的。過去不能更改,就不必惋惜;未來值得期待,不如向前。心靈的每一次沉寂,都是在為新生蓄力。理清思路,認清現實。活得清醒,才是人生最明媚的樣子。拋卻無用的顧慮,丟掉小富即安的落后,摒棄不求上進的懈怠,放下挑剔不安的心,提升認知,放大格局,保持自我成長,以樂觀的心態繼續體驗或喜或悲或痛的日子。時代潮水必將越過一個又一個高峰,不放棄的爬坡者才能真正脫穎而出。這個時代的偉大,就在于日新月異的變化與創新給了我們無限向上的力量,讓我們在不斷爬坡的跋涉路上,能夠堅持做好本份,行穩致遠,能接受更大有挑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奮勇爭先。所謂 “三十而立”,其實意味著30歲一切才剛剛開始,30歲的企業更須找準定位,緊握拳頭,召喚出自我的覺醒,堅定不移地做好事業。從三十當立、到三十難立,到三十而立,考驗我們能否為了事業而勤勞付出,為了責任而默默承擔,為了理想而不畏艱難,身處逆境仍能保持微笑,深呼吸,再繼續奮發向上。
以時間為尺度,以創新為坐標,從系統的視角感知新時代的脈動,探尋新趨勢的發展路徑。踏上新征程的泛華集團已自覺承載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在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數字經濟、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戰略及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等領域繼續創新突破,提供全要素系統解決方案,以智庫為牽引,為城市和企業提供頂層設計,以投資運營為抓手,打造城市經濟造血機能,激發內生活力;以產業運營為根本,賦能地方產業升級與新舊動能轉換;以數字經濟為平臺,助力城市、行業與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高質量增長;以建設服務為支撐,打造精品標桿項目,建設美麗中國。新時代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泛華立志在新時代成為數字化投資建設集團,以信心凝聚力量,以雄心續寫華章。
三十而立 光明相伴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意在三十要立志、立身、立業、立家;四十要明白社會、自己、責任;五十要知道命運軌跡、人生定位、未竟責任。在這樣的社會規范中,時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做人做事的尺度,意味著到什么時間點上,該成為什么樣的人。顯然這樣的時間節點存在很大的局限和迂腐,也就不難理解人們常說的三十難立、三十不立的成長焦慮感和無力感了。每一代人站上人生高光舞臺時,都會面對時代的靈魂拷問。面對各種期許和評判,都要學會與風險共舞,與機遇共行,不斷創造創新,主動設定“在30歲能成為什么樣?”從“該是什么樣”轉換到“能是什么樣”,需要每個人主動出擊,自我改變,自覺蛻變。
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人都是從焦慮中的奮起、嘲弄中的覺醒和危機中的希望里獲得生長和成功。所以,成熟人生應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是做人做事做學問,要有對人生價值的幡然醒悟,對生命意義的重新發現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身在紅塵不隨俗,志存高遠心系國”的人生大格局,與時代共成長。
“人生如同一條河流,在無數的可能性中進行著不可逆的流轉,每一個小小的改變都可能改變大河的流向,而流向決定了你的終點是大海還是沼澤。”人的渺小在于往往在已知的世界用已知的手段來探索未知。但人的進步在于能夠擁有面對未知時的勇氣、擔當和信念。即使置身風雨,也能心向光明,微笑前行。走過30年的泛華集團,初心和信仰已經寫進歲月深處,以理性認知做出正確選擇,不懼怕挫折失敗,不厭惡風險挑戰,更不會向冷嘲熱諷、惡意詆毀和背叛屈服,努力生長,自我凈化,期待遇見未來,依然充滿激情和向往。不驕不躁地成長,不卑不亢地堅強,前途路長,未來可期。
過去的一年,各種大事件令人目不暇接,掀起了激烈的湍流和風潮,每個人以各自不同的經歷和體驗,成就了對2021年的共同見證。歷史潮涌,長河一浪,書寫改天換地的人間傳奇,繪就翻天覆地的壯闊畫卷。這一年交織出的時間經緯投影下,是向歷史的致敬,更是向未來出發的號令。勁風滿帆新啟航,泛華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來,開啟對未來的種種期許。征程再啟,初心如磐,信仰如炬,前路漫漫惟有繼續奮斗。時間再一次從新開始,百年未有的改革宏圖正在徐徐展開,我們與國家、民族一起從新出發,信念和誓言在內心深處激蕩,我們又一次站在了見證歷史的起點上。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021年12月31日